上海国际饭店的楼有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曾经还是侵华日军办公地点
更新时间:2025-05-15 16:37 浏览量:1
30年代上海饭店
上海国际饭店所在的楼最初名为“四行储蓄会二十二层大厦”,由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大银行联合投资建造,后改称“国际大饭店”,英文名为“Park Hotel”(因西侧派克路即今黄河路而得名),1954年正式更名为“国际饭店”。
上海国际饭店于1931年开始建造、1934年12月落成,日本占领时期(1937-1945年)曾被日军占用,有资料显示可能作为其军事机构办公地点或相关用途;国民党时期(抗战胜利至1949年上海解放)恢复高端酒店功能,接待包括宋美龄、张学良等政商名流及中外宾客,成为当时上海的重要社交与商务场所;1949年陈毅市长在此接见解放军团以上指挥员,1950年底起楼顶中心旗杆被定为上海城市平面坐标原点,1959年郭沫若登楼欣然题诗两首。
1999年改造时保留部分原弹簧地板、水晶灯等老物件并接待过英国皇家芭蕾舞团、APEC2001新闻记者团等,其地标性地位还常出现在《上海滩》等影视作品中,至今仍是上海近代建筑的经典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