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天桥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专心做个“打本子”的人

更新时间:2025-05-15 06:00  浏览量:1

王 勇

我的作品中有五部比较特别——“一个人”,表现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的歌剧《呦呦鹿鸣》;“一座碑”,以石匠为主人公的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艘船”,致敬中共一大“开天辟地大事变”的歌剧《红船》;“一本日记”,讲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题材歌剧《天使日记》;“一封信”,写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华工华侨的歌剧《侨批》。

这五部作品都是“大题材”,但无论题材多么重大,“言情化”的创作理念始终不曾忘却,即“写人”,写具体、生动的人,写能引发同频共振的情感。

比如,面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样宏大的题材,既可以领袖为主角,也可以碑体设计者梁思成和参与设计的林徽因为线索,还可将吴作人、刘开渠等画家、雕塑家敷演成剧。然而,曲阳石匠们的故事始终吸引着我。石匠是人民的一分子,是最普通、最朴素的一分子,普通的石匠雕塑人民英雄才更有意义。于是,我写的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选择从“刻小碑”升华到“刻大碑”的无尽感叹,凝练成“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人民”的宏大主题。

回首创作之路,真善美,始终是主线。舞台就是艺术家的天地。我们一面叩问往昔,一面塑造未来。正如一个巨大的钟摆,当它侧首回顾的幅度越大,遥寄未来的距离才能越远。

12岁那年,我在家乡艺术学校学习采茶戏,那是一种流行于江西西部的“三小戏”。学戏并非我的主动选择,但看了京剧电影《白蛇传》,我被深深吸引。《白蛇传》剧本是田汉写的,我当时一连看了三遍,越看越喜欢。传奇的故事、幽幻的意境,那些“看断桥、桥未断却寸断了柔肠”“猛回头避雨处风景依然”的唱词,文辞背后温润的笔触、细腻的情愫,还有剧作中蕴含的真善美,直击我的心弦。14岁,我写了平生第一个儿童剧剧本《啄木鸟》。

40多年的编剧生涯,让我逐渐认识到:真正优秀的作品是诗性的、言情的。戏剧理论家张庚有“剧诗”一说,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诗化”,即剧作也是一种诗。这一理论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记。冥冥中,我觉得儿时爱背诗的自己,最后走上编剧之路,或许就是一种“注定”。而红学家卜键老师讲述的戏曲类型化、程式化、言情化,对我的创作帮助颇大。诗性表达让艺术与生活保持距离,且高于生活;言情化创作就是写人,写人的情感。

无论创作经历,抑或工作经历,所有的人生历练都是弥足珍贵的积累。我的创作涉猎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艺术门类。戏曲则包括京剧、黄梅戏、赣剧、越剧、评剧等十几个剧种。我还学过表演、当了编剧、搞过研究、干了管理。其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工作经历对我的成长影响深远,在那所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门类的学府里,我像海绵一样吮吸着丰厚的养分。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融汇到我的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今年,我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创作任务:一部话剧《水木清华》,讲述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的故事;另一部是歌剧《南迁》,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还有一部地方戏,通过一株茶树、一片茶叶,讲述茶的故事、茶人的故事。

梨园行里,写剧本的被叫作“打本子的”。我或许干不了别的,只能“打本子”。人这一生很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做好一件事,也就是“择一事,终一生”,就已“善莫大焉”了。

(作者为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5日 20 版)

场馆介绍
天桥剧场,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临市内最大的森林公园――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南有先农坛,护城河蜿蜒而过,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西接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团,与正乙祠戏楼、湖广会...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南二环里,天桥北纬路21号
105、106、110、120、17、20、35、626、692、69、707、71、72
天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