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影里的“双非遗”——解码舞剧《咏春》如何让百年绝技“活”在当下
更新时间:2025-04-17 14:06 浏览量:5
舞剧《咏春》
现已开票
2025年6月13日、15日19:30
6月14日 14:00/19:30
北京保利剧院精彩上演
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编导
融合舞蹈与中华武术的美学盛宴
曾登央视春晚、斩获“五个一工程”奖
出海新加坡、伦敦、巴黎创下多个纪录
收获全球观众及世界级媒体的一致好评
绝对是不容错过且值得一看再看的佳作
*此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1.2米以上(含1.2米)儿童凭票入场
特别提示:注册保利剧院会员可享受折扣(*早鸟票、套票等政策与会员折扣不能叠加使用)。线上移动端使用会员积分还可兑换剧院优惠券,快来点击查看吧
舞剧《咏春》
创新性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
赋予咏春拳、香云纱两项国家级非遗
全新脉动
用当代舞蹈语言
活化传统武术、活化非遗香云纱
推动两个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不仅惊艳全国观众
还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带到全世界
01.
咏春拳
咏春拳作为中国武术南拳著名拳种,起源于明末清初,是集快拳、短刀、长棍和近打于一体的南派实用武术。2012年列为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相较于其他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最大的特点是近身搏击,短桥窄马,招式灵活,以快打慢,借力打力,以柔制刚。主要套路徒手有小念头、寻桥、标指,常用器械有八斩刀和六点半棍法。木人桩法和黐手是其对练的方式,以训练短桥的感知反应,运用“寸劲”连消带打,攻防兼备。
功夫并不是竞技上的输赢,更是一种修为。与学习咏春拳技法同样重要的,还有学习咏春拳的武德。叶问之子叶准说:“咏春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跟中国传统文化同步发展的。传统的武术讲究学功夫、武德和技巧是同样重要的,所以咏春拳非常重视对传统武德的培养,每一个师傅都会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徒弟,希望徒弟学好拳、做好人。”
舞剧《咏春》以咏春拳挑战八卦掌、太极拳、八极拳等门派最终开山立派、打破门户之争为叙事,投射出大时代变迁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之下,江湖文化的深刻嬗变与武侠文化的广泛传播,于千锤百炼之间,呈现出世间无胜负、无对手、无形、无相亦无我的真理。
为此,所有演员进行了一年多的武术学习,每天近12小时高强度的创排训练。舞蹈演员的呼吸和发力方式,与武术完全不同,只能扎扎实实学真功夫,没有捷径,从零开始。武术需要气息下沉,将力量极速打出。这样一来,武打动作与舞蹈节奏的融合变得尤为困难,只能一遍遍磨合调整。武术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对舞蹈演员来说也是很大的考验。
舞台既要求可看性,又不能失掉武术的力量感和内在气韵,因此演员要先学招式,再进行艺术转化。为此,剧组专门请了武术顾问到排练厅指导,除了学招式,更要领会岭南武术的精神。剧中,干净利落的身手,迅疾如风的出招,行云流水的大师风范,不仅展现了咏春拳的实战技巧,也赋予了舞蹈独特的力量感和节奏感,令观众一秒都移不开眼。
02.
香云纱
香云纱本名莨(liáng)纱(绸),是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染色面料,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得名“响云纱”,后来称为“香云纱”。香云纱最大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手工工艺,以丝绸为胚,用植物和矿物染整,凝聚了天地之精华,非常昂贵,堪称中国面料的“软黄金”。
民国才女张爱玲在其成名作《沉香屑》中曾写到:“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着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纱大脚裤。”此处描写的服饰正是岭南独有的香云纱。
在旧日岭南的夏天,格外闷热,无论穿什么衣料,出一身汗就全贴在身上,非要换洗衣服才得清爽。而香云纱却是个例外,出了汗不粘身,风一吹汗就蒸发在空气里,清洗的时候在水里轻轻带一带,随便一晾,一会就全干了。
最奇妙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香云纱每年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随着洗涤和穿着,颜色越来越浅、纹理越来越细,如同有生命一样。这是其它任何一种衣料都不能比拟的。
上世纪中叶,由于世界范围内战乱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之人造丝的问世,香云纱工艺一度濒临绝迹。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云纱才得以重归人们的视野,焕发生机。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聚光灯下,香云纱不像普通棉布那样平凡朴实,也不似丝绸那般反射浮华的光芒,而是流淌着像陶瓷一样莹润的光,幽暗却明亮,坚定又不失灵动。如果说咏春拳可以承载故事的主题,那么香云纱刚好以视觉呈现人物的性格。
“荔熟蝉鸣云纱响,蔗浪蕉风莨绸爽。”
在舞剧中,香云纱不仅被用在人物服饰的制作,其制作过程也被艺术化地写进了剧情里。舞者手执赭红色的香云纱,宛如薄纱般轻盈柔软,精致而不失含蓄,含蓄而不失灵动。
举手投足间沙沙入云的声响,泛起遥远南方烈日下泥土的清香——我们拼尽一生只为了去往远方,但午夜梦回的朦胧里,却错当此身仍是少年,还在故乡。
舞剧《咏春》活化了非遗“香云纱”和“咏春拳”,激荡起古老非遗的当代脉动。这种对非遗元素的活化处理,不仅让非遗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也为现代舞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现手段。
韩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到:“在舞剧中注入非遗文化,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一片有历史的土壤,一定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非遗的传承,但是这些是否适合作品,还要看整个作品真正呈现时的需求,创作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6月13日-15日 北京保利剧院
以咏春武会八方好友
听香云纱舞台作“响”
在武舞交融中欣赏
不止咏春拳的《咏春》故事
*剧照为过往演出资料,实际演出及卡司以现场为准
演出时间
2025年6月13日、15日19:30
6月14日 14:00/19:30
特别提示
*保利剧院所有线上订单演出票,
只能在演出开演前一个月开放现场自助机取票。
特殊场次除外,请以公众号发布信息为准。
演出时长
120分钟(包含中场休息15分钟)
演出票价
980/780/580/380/180元
演出地点
北京保利剧院
出行提示
因保利大厦车位有限及北京高峰时期容易堵车,
为不影响您准时观演,建议您地铁出行,
2号线东四十条站B口往北30米即到保利剧院。
*此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1.2米以上(含1.2米)儿童凭票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