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回响奏响浦江畔 41年后“德国第一歌剧院”再临上海
更新时间:2025-09-30 19:14 浏览量:1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30日报道:2025年国庆黄金周,上海大剧院将迎来一场跨越欧亚的歌剧艺术盛事——“巴伐利亚回响——2025上海大剧院歌剧节”。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项目,10月1日至6日,全球顶尖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携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以三百余人的重量级阵容登陆黄浦江畔,带来《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音乐会版)及乐团音乐会3部作品、6场演出,由音乐总监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亲率团队,用恢弘交响与深邃歌唱,呈现最纯正的“巴伐利亚之声”。
9月29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总经理塞尔吉·多尼率演员代表亮相,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送上一份特殊礼物:1984年剧院首次访华与2025年再度访沪的两本节目册。“这不仅是阔别41年的重访,更是用歌剧这门世界语汇,勾勒新时代中德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图景。”张笑丁表示,此次演出是今夏拜罗伊特音乐节落地上海后的又一古典“回响”,将推动全球古典艺术资源向上海汇聚,助力其成为国际人文交流重要窗口。
41年跨越 中德文化纽带再升级
素有“德国第一歌剧院”“慕尼黑文化心脏”之称的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自1700年起便是欧洲歌剧首演重镇,与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芭蕾舞团共同构成慕尼黑艺术核心,年均演出近350场,稳居全球顶级艺术殿堂之列。它与上海的缘分,早在1984年便已结下——彼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剧院以《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及多场音乐会完成首次访华,成为西欧首个来华客座演出的歌剧院、联邦德国首个访华艺术代表团,为中德文化交流立下里程碑。
四十余年间,上海文化演艺市场日新月异,上海大剧院通过引进精品、联合制作,逐步构建起兼具国际高度与本土特色的歌剧格局。2023年瓦格纳诞辰210周年之际,剧院与上海歌剧院联合出品、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参与制作的《罗恩格林》,完成这部作品的全新版本中国首演,成为双方合作的新起点。此次三百余人阵容再临,既是两地深厚文化联系的延续,更标志着上海作为亚洲演艺中心,与国际顶尖艺术资源的交流进入新阶段。
一场音乐会勾勒艺术脉络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艺术底色,深深烙印着莫扎特、瓦格纳、理查德·施特劳斯三位“院神”的痕迹——莫扎特为其创作两部歌剧,瓦格纳五部作品在此首演,施特劳斯曾以最年轻音乐总监身份执掌乐团;与之相伴的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拥有近500年历史,经施特劳斯、祖宾·梅塔、彼得连科等大师锤炼,成为世界最古老、最卓越的乐团之一。
此次来沪的三部作品,既延续剧院艺术传承,又暗藏“纪念彩蛋”:《漂泊的荷兰人》与《奥赛罗》均曾于1999年、2004年在上海大剧院完成中国首演,此次由“原版东家”再度演绎,意义非凡。其中,《漂泊的荷兰人》是瓦格纳走向成熟的转折之作,奠定“乐剧”观念雏形;《奥赛罗》则是威尔第晚期巅峰,堪称19世纪意大利歌剧集大成者,两部作品分别代表德、意歌剧传统顶峰,映照浪漫主义“双子星”的历史地位。
演出阵容同样星光熠熠:《漂泊的荷兰人》由德国著名导演彼得·康维奇尼执导,10月1日、4日、6日登台;《奥赛罗》音乐会版由当代意大利指挥新星达尼埃莱·鲁斯蒂奥尼执棒,亚美尼亚男高音阿森·索戈莫尼扬、美国女高音艾琳·佩雷兹、俄罗斯男中音阿列克谢·伊萨耶夫组成核心卡司。10月3日的乐团音乐会则由指挥大师尤洛夫斯基亲率,上半场以莫扎特《G大调第32号交响曲》与《G小调第25号交响曲》展现天才多面性,下半场用《蒂尔的恶作剧》《玫瑰骑士》组曲,勾勒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奇幻世界。
从“观演”到“沉浸” 打造黄金周艺术之旅
除了高规格演出,上海大剧院更围绕“巴伐利亚回响”打造系列文化“深港”体验:2场特别讲座、1场演前谈、3场舞台导览、1场公开彩排覆盖整个歌剧节——《漂泊的荷兰人》演出前,技术总监丹尼尔·鲍尔将带观众探秘舞台;10月1日,塞尔吉·多尼将分享剧院历史与瓦格纳作品解读;10月3日,观众可近距离观摩乐团公开排练,触摸顶尖艺术的创作过程。
依托十一黄金周与双节契机,上海大剧院进一步推动文商旅融合:联动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国际饭店等推出“鎏金巴伐利亚·歌剧回响”主题套房+演出套票,打造艺术主题居停体验;首次联合南方航空推出“悠游飞行”活动,购票观众有机会获赠往返机票,完善“为一部戏奔赴一座城”的跨城观演链路。截至目前,6场演出出票率已超八成,外地观众占比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