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天桥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一年5部歌剧!她的名字成为品质的象征 | 人物

更新时间:2025-09-30 15:33  浏览量:1

2025年5月,陈蔚在新疆木卡姆艺术团

文 | 纪晨

在中国当代歌剧与音乐剧的舞台上,“陈蔚”二字早已成为品质的象征。她以扎实的艺术完成度与强烈的情感穿透力,持续印证着“出品”的分量与信誉。

今年,陈蔚执导的五部作品接连上演:洋戏中唱的中文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融合歌剧与木卡姆艺术的《木卡姆恋歌——万桐书》,三所剧场、四代同台、在京十场连演的《原野》,现实主义题材轻歌剧《湾顶月明》,以及史诗题材歌剧《江格尔》。

中文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落幕后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

陈蔚(左)在《木卡姆恋歌——万桐书》排练现场 迪力夏提·伊不拉伊木/摄

每一部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陈蔚在歌剧与音乐剧舞台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对她而言,舞台,就是她写给这个时代的一封深情的情书。

一部戏,改变人生轨迹

2024年,陈蔚在中国音乐学院排练歌剧《原野》

在中文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前一天的直播中,陈蔚坐在台下,面前摊开总谱,专注聆听。作为极少数能直接阅读总谱的中国歌剧导演,她始终将音乐视为歌剧的灵魂。从舞美设计到演员走位,一切设计都与音乐紧密相连。

此次排演,她格外关注“第一次走进剧场的观众能否看懂”。在表现角色心理活动时,她通过提前拍摄想象画面并投射在背景幕布上,帮助初次接触该作品的观众快速理解剧情、融入情境。这种创作理念让文学巨作在舞台上展现出极强的表现力与亲和力。“要对得起每一位观看演出的观众,一部戏,也许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这番话,源于她亲身经历的两次“改变”。

2025年9月中文版歌剧《奥涅金》在厦门首演,陈蔚与指挥家郑小瑛(左)

2013年,她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作了校园音乐剧《罗阳》。至今,这部剧仍是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一名叫海星朔的学生观看后深受感动,后来不仅成为剧中罗阳的扮演者,在校期间连续演出7年,更在毕业后选择投身航天事业,延续罗阳的精神。

同样被一部戏改变人生的,还有陈蔚自己。小学时,学校旁边是武汉的红山电影院。一次,电影院放映歌剧电影《洪湖赤卫队》,看第一场后她便深深着迷,之后连续一周,每天她都向奶奶要五角钱去看这部电影。片长两小时,她就跟着唱足两小时。那份对歌剧纯粹的热爱,如一粒种子,在她心中悄然发芽。

后来,歌剧《洪湖赤卫队》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到武汉演出,她都到现场观看。也正是那一次次仰望舞台的瞬间,“成为导演”的念头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成为笃定的梦想。

从讲台到舞台,厚积薄发

1982年,陈蔚刚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家乡汉口轮渡上

凭借一股韧劲,陈蔚如愿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并幸运地遇到了导师曹其敬。

曹老师对她倾囊相授,从理论框架到实践技巧,毫无保留地为她搭建起导演认知的基石。这份知遇之恩,陈蔚始终铭记于心。后来她到中国音乐学院(下称“中国院”)任教,也邀请曹其敬老师来校为学生讲授表演、指导排演。“曹老师每次都骑着自行车,从中戏宿舍到苇子坑,风雨无阻,这份情谊,我牢记于心。”受老师影响,成为教师后,陈蔚也希望能将所知所学倾囊相授,不辜负每一份期待与热爱。

陈蔚与老师曹其敬(右)

其实,陈蔚最初的梦想并不是进高校当老师。毕业那年,由于成绩优秀,电视台、电影厂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再三思量后,她毅然选择去中国院任教。“上世纪80年代,院团发展整体低迷,能上演的歌剧寥寥无几,但中国院歌剧系坚持每年排演民族歌剧与西洋歌剧。”她心中早有清晰规划:“边教边干,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一步步靠近导演梦。”

时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西安十分看重陈蔚的潜力。得知她热爱钢琴,便专门安排专业老师,让她系统学习了3年。陈蔚把校园当作“充电站”,广泛旁听视唱练耳、乐团排练等课程;她还常去指挥家杨鸿年的合唱团,默默观察指挥如何带领合唱团进行音乐作业。“我的很多专业能力,都是在这一时期沉淀积累起来的。”陈蔚至今仍深深感念这段厚积薄发的时光。

作品是阶梯,也是答案

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后,陈蔚的导演生涯正式开启。

“学生就是我的演员,学院就是我的剧团。”1988年,她与导演李六乙、张炜共同为歌剧系河北民族歌剧专修班的毕业公演执导——从1942年的《秋子》到1987年的《原野》,十余部中国歌剧“折子戏”接连上演,初显其导演功力。1993年,她为歌剧本科班执导全本《原野》,在北京首都剧场公演,赢得满堂喝彩,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她的创作潜力。

在李西安院长的支持和曹其敬老师的推荐下,陈蔚利用寒暑假时间,为山东歌剧舞剧院和内蒙古包头市歌舞团创排歌剧《徐福》《舍愣将军》。后来,这两部歌剧荣获文华新剧目奖,为她的履历添上亮丽一笔。此时的陈蔚,刚过而立之年。

千禧年后,陈蔚迎来了编剧和导演生涯的重要代表作。2001年,由她独立编剧、周雪石作曲的歌剧《再别康桥》首演。作为我国首部小剧场歌剧,该剧凭借小型化、低成本、高质量的独特优势,迅速受到高校与剧团的青睐。

2008年歌剧《再别康桥》在首都剧场公演大剧场版,陈蔚与周小燕、金铁霖、李光羲、王祖皆等专家领导及主创主演合影

此后20多年,它成为上演频率最高、最受观众喜爱的歌剧之一。2024年,《再别康桥》全教材正式出版;同期出版的还有她担任第一编剧及导演、孟卫东作曲的同名歌剧《红河谷》,为行业留下珍贵的创作样本。

歌剧之外,音乐剧是陈蔚深耕的另一领域。2004年,她与新疆歌剧院合作《冰山上的来客》。创排初期,她带领主创团队奔赴帕米尔高原采风,“吸着氧气才真切体会到高原人的舞蹈为何是那般姿态,他们的情怀又从何而来”。作品首演反响热烈,连演25场,随后开启全国巡演,不仅入围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奖,还荣获“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陈蔚导演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时,在新疆塔吉克村采风,与村民共舞

另一部代表作——音乐剧《五姑娘》,以中国故事为内核、民族元素为骨架,展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与鲜明的音乐风格,成为我国音乐剧民族化的标杆之作。该剧斩获文华奖,陈蔚也凭此获得文华导演奖。“‘中国音乐剧’不是‘中国人排外国音乐剧’。”她始终坚信,“舶来品也能扎下中国根,将我们的文化、音乐融入其中,无需照搬国外。如今西方都在学习东方,我们更应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多年来,她的代表作清单不断丰富,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悉数收入囊中。谈及成功,她归结为“两个把控”:“一是我能做编剧,像《再别康桥》的文学创作全由我独立完成,能深入故事内核;二是我懂音乐,从文学剧本到音乐文本再到舞台呈现,全程把控,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形成合力,作品的成功率自然提高。”

陈蔚还曾担任众多国家级大型活动的总导演,其中最特别的是担任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的艺术总监和总导演。从9月18日彩排后,她的主要工作是代表指挥部与央视沟通协调,确保电视直播完美呈现群众游行的所有亮点和细节。10月1日凌晨5点,她便从天安门广场赶到央视演播间,协助央视做好直播工作。此次任务中,她创新性地在广场庆典中加入领唱、大型合唱和民族打击乐,最终由2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完美演绎。广场音乐会的表演形式,从此在我国大型活动演出中保留下来。

育人如铸戏,团队即品牌

陈蔚在《原野》剧组给演员们讲课

20多年来,在陈蔚作品中担任主演的吕薇、尤泓斐、高鹏、张海庆等,从学生成长为中国歌剧舞台的中坚力量,并相继成为各艺术院校的教师、教授。“他们正逢中国歌剧发展的黄金时期——既接受学院系统培养,又历经大量舞台实践。他们再将学校和舞台上积累的角色塑造经验传授给学生。”陈蔚如是说。

她的培养不仅限于演员。凭借跨院校、跨院团的资源整合能力,陈蔚建立起一支涵盖各艺术门类、多个工种的高水平创作团队。每次,陈蔚会根据作品特点集结团队,团队每每因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苛的艺术标准,被业界称为“铁人军团”。许多地方剧院既渴望与这样的团队合作,又因创作过程中的“折磨与快乐”心生敬畏,这恰恰折射出陈蔚团队对品质从不妥协的执着。

歌剧《湾顶月明》剧照 粟国光/摄

歌剧《江格尔》剧照 粟国光/摄

陈蔚参与的原创歌剧或音乐剧,往往需经数年沉淀打磨,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亦属常态。她始终尊重艺术规律,坚信创作不应止于短期成果或奖项竞逐,而应打造既能打动当代观众、传递中国情感与叙事,又具备持久艺术生命力的舞台精品。

歌剧《奥涅金》剧照

粟国光/摄

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剧照 粟国光/摄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与教授,陈蔚自觉承担起更具广泛意义的艺术教育使命。她将教学现场延伸至全国各地的剧院排练厅,也把对艺术的高标准和科学的方法带到那里。在她看来,每一次与地方合作都是系统性育人的契机。“AB角制”不仅覆盖所有主要演员,更扩展至指挥、舞台监督、灯光、多媒体等每个岗位。这一“授人以渔”的协作机制,已有效助力多个地方院团突破人才断层困境,逐步构建起专业完整、可持续成长的艺术梯队。

陈蔚在《湾顶月明》剧组后台现场工作例会

去年适逢中国音乐学院建院60周年,学院复排了金湘作曲、万方编剧的歌剧《原野》。由陈蔚执导、李心草执棒的全新版《原野》在中央歌剧院连演两场,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今年,该剧获得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在京连演十场仍一票难求。万方老师在观演后对陈蔚赞誉有加。

中国音乐学院全新复排版歌剧《原野》剧照 栗国光/摄

陈蔚与李心草

虽已至退休之年,应院长李心草邀请,陈蔚依然留校教学,带领学生排演歌剧。她继续以充沛的激情和严谨的创作,书写着“陈蔚出品”的质量传奇,在中国歌剧发展的浪潮中,持续托举新一代艺术人才走向光芒绽放的舞台。

场馆介绍
天桥剧场,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临市内最大的森林公园――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南有先农坛,护城河蜿蜒而过,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西接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团,与正乙祠戏楼、湖广会...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南二环里,天桥北纬路21号
105、106、110、120、17、20、35、626、692、69、707、71、72
天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