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天桥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开B-29像指挥交响乐?2万马力却“动力不足”,花钱坐它值不值?

更新时间:2025-09-22 11:50  浏览量:1

二战名机B-29,如今已带着80年岁月痕迹高龄飞行。

可谁能想到,驾驶这架老轰炸机,连调个动力都得跟工程师精准配合,没有半点现代自动化帮忙?

为啥老飞行员说开它像指挥交响乐团?30分钟的飞行里,又藏着哪些让人捏把汗的细节?

先说个直观的疑问:B-29装了四台莱特R-3350发动机,总马力超2万,可哈斯金却觉得动力严重不足。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矛盾吗?这么强的动力还不够,难道是飞行员故意夸张,或者技术不行?其实还真不是。

B-29满负荷能到40多吨,这么个庞然大物,发动机的劲儿得先扛住自身重量。

而且这发动机是二战前设计的,初期有不少小毛病,得时刻盯着温度,不敢随便全功率跑。

更关键的是,它起飞后爬升特别慢,空速掉得还快,哈斯金说模拟双发失效时感觉太糟糕,就是因为速度一降,飞机就难控制。

所以这动力不足不是真的发动机没劲儿,是相对于飞机重量、操控需求和发动机稳定性来说,显得不够用,是相对不足,不是绝对不足。

再看第二个点,飞行员连调动力都得跟工程师说,不能自己动油门。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给B-29装个自动化控制系统,让电脑监控发动机、调动力,不就能省了工程师?这样驾驶简单,游客也更安全。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CAF搞这些飞行,核心是纪念不是方便啊。CAF是飞行博物馆,要还原的是二战时的技术状态,那时候的B-29本来就没什么自动化设备,全靠人盯。

要是加装现代设备,这飞机就不是二战的B-29了,成了改装货,历史感全没了。

而且哈斯金说驾驶它像指挥交响乐团,这种机组间的配合,本身就是体验的一部分。

自动化能替代操作,却替代不了那种复刻历史场景的感觉,也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感,这反而失去了纪念飞行的意义。

还有个争议点,CAF让游客付费坐B-29,30分钟演示飞行要花钱。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在消费二战历史?把当年参加过实战、甚至和原子弹任务有关的轰炸机,变成赚钱工具,会不会不尊重牺牲的人?

其实你看哈斯金的说法,他们是带着老B-29兜风,让乘客感受气味、触感和声音,CAF的目的是讲述最伟大一代人的故事,那些设计、造这架飞机、开这架飞机的人。

静态博物馆里的飞机是死的,你只能看,但坐上去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摸到老机舱的金属,这种活的体验,才能让年轻人真的感受到那段历史,不是只在课本上看文字。

而且哈斯金自己是空军退伍军人,他父亲还飞过B-29,他们对这飞机的感情是真的,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更多是在传历史记忆,这反而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最后还有个疑问,哈斯金说驾驶B-29是领导力锻炼,因为要和工程师紧密配合。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开现代客机也是两个飞行员配合,还有自动驾驶帮忙,团队协作也重要,B-29的领导力是不是被夸大了?其实不一样。

哈斯金平时开货机,想调动力自己动油门就行,但B-29不行,他得盯着进气压力表,精确告诉工程师要多少动力,多一点少一点都可能出危险,连地面转弯都得用方向舵和油门配合,没有前轮转向。

这种情况下,飞行员不只是开飞机的,更像指挥者:得跟工程师同步信息,还得听扫描观察员反馈的情况,稍微错一步就麻烦。

现代客机有自动化帮着盯参数,飞行员不用管那么细,但B-29全靠人盯人,这种协作的紧密程度、对指挥的要求,确实比现代飞机高,不算夸大。

这么一捋就清楚了,B-29的驾驶体验,核心不是开飞机,是体验历史。

那些看似不合理的点,动力不足、依赖工程师、付费飞行,其实都和还原历史绑在一起。

每一个复杂的操作、每一次团队配合,都是在复刻那个年代航空技术的真实样子,也是在记住那些为这架飞机、为那段历史付出的人。

说到底,驾驶B-29不只是一种体验,更像是一次和历史的对话,这才是它最特别的地方。

场馆介绍
天桥剧场,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临市内最大的森林公园――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南有先农坛,护城河蜿蜒而过,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西接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团,与正乙祠戏楼、湖广会...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南二环里,天桥北纬路21号
105、106、110、120、17、20、35、626、692、69、707、71、72
天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