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好白相 | 侬好!柳宗元,欢迎来上海
更新时间:2025-09-17 14:54 浏览量:2
柳宗元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长安”。
文 | 阿布
他叫柳宗元。
或许,你是在语文课本上初识他的,那个“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寥寥五字,便勾勒出天地间最极致的孤寂。
或许,你是在山水游记里遇见他的,一篇《小石潭记》,“皆若空游无所依”,让你找到千年前的文学知音。
我们熟悉他的诗文,却未必懂得他的人生。
我们背诵他的名句,却未必触摸过他那颗在贬谪之路上颠沛流离,却依旧滚烫的心。
柳宗元画像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机会。
今晚,民族歌剧《柳柳州》将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上演。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历史重现,而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它邀请我们暂时放下手中的繁忙,走进剧场,去认识一个课本之外,更真实、更鲜活的柳宗元。
这一次,让我们对他说一声:“侬好!柳宗元。”
民族歌剧《柳柳州》
01
一场持续一生的“寒江雪”
若人生是一场游戏,柳宗元的开局堪称“王者”。
他出身于名门望族“河东柳氏”,家学渊源。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声名鹊起。公元793年,年仅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春风得意马蹄疾,长安城的杏花似乎都在为他一人盛开。那时的他,是标准意义上的“天之骄子”,前途光明得晃眼。
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包括我们后来熟知的刘禹锡,怀揣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意气风发,准备大展拳脚。他们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新星,以为凭借一腔热血就能刷新一个帝国的命运。
然而,命运的巨轮,在他33岁那年,发出了刺耳的转向声。
那是公元805年,他深度参与的“永贞革新”仅维持了100多天便宣告失败。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将他从权力的中心瞬间抛向了命运的边缘。一纸贬书,他被贬为永州司马。从帝国的核心长安,到当时被称为“南荒”的永州,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巨大跨度,更是人生意义的彻底颠覆。
半生漂泊志未移
那十年,是柳宗元生命中最难熬的岁月。母亲在赴任途中病逝,仕途的希望变得渺茫,曾经的故交零落,自己也病痛缠身。在永州那片陌生的山水间,他是一个被朝廷遗忘的罪臣,一个失去方向的孤独者。
正是在这种极致的困厄与孤寂中,我们读到了那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几乎就是他永州十年心境的缩影。天地茫茫,万籁俱寂,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漫天风雪中执着地垂钓。
他在钓什么?是鱼,是希望,还是一个无处安放的、坚韧不屈的灵魂?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把个人的愤懑与挣扎,升华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学意境。那份孤独,不再是自怨自艾的呻吟,而是一种顶天立地的风骨。
十年后,当他以为终于可以“北望长安”时,命运再次给了他沉重一击。他被改贬至比永州更偏远的柳州。朋友们在长安灞桥为他折柳送行,那折下的柳枝,既是离别的不舍,也成了他后半生命运的谶语。他姓柳,将要去柳州,一生似乎都与这飘摇的柳枝紧紧相连。
剧照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却生在一个理想主义迅速破灭的时代。他想“官为民役”,造福天下苍生,却被命运的缰绳紧紧束缚,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民族歌剧《柳柳州》要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高贵的灵魂,如何在命运的泥潭里挣扎、反思,并最终与脚下的土地和解,将个人的不幸,转化为造福一方百姓的伟大功业。
剧照
02
歌剧如何唱响柳宗元的
“官为民役”?
当这样一个沉重而复杂的历史人物走上歌剧舞台,我们不禁要问:一方舞台,何以承载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民族歌剧《柳柳州》给出了它的答案。它没有平铺直叙地罗列生平,而是巧妙地截取了柳宗元人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被贬柳州。在这里,他从最初的“北望长安梦未休”,到最终用心声喊出“我的长安是柳州”,完成了个人生命最重要的升华。
这部剧的动人之处,还在于它对细节的精雕细琢,让历史的温度穿透舞台,直抵人心。
比如“柳枝”的意象,就是贯穿全剧的浪漫诗眼。
故事从灞桥折柳送别开始,柳枝代表着离愁与牵挂。在柳宗元最孤独无助的时刻,他会与挚友刘禹锡在“梦中”因柳枝而重逢。这根小小的柳枝,不仅承载着两位文人至死不渝的友谊,更象征着一种无论被抛掷何方,都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的顽强生命力。当剧终时,柳宗元在柳江边种下柳树,这个意象完成了最完美的闭环——他将自己的生命,彻底融入了这片土地。
柳宗元与刘禹锡合称“刘柳”
历史上的贬官,往往会受到朝廷“眼线”的监视。《柳柳州》巧妙地加入了裴大人与桂姑这两个角色,他们最初带着目的接近柳宗元,制造了重重悬念与冲突。然而,在目睹柳宗元办学堂、释奴婢、破陋习、兴农耕,真心实意为柳州百姓谋福祉后,他们最终被其伟大的人格所感化。这种“无间道”式的设定,不仅让剧情跌宕起伏,更从侧面烘托出柳宗元人格力量的强大。
在柳州,柳宗元没有沉溺于个人的仕途失意。他将满腔的抱负与热血,倾注于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他发出了“贬官再贬也是官,在位一天就要造福一方”的铮铮誓言,用生命的最后四年,将柳州治理得焕然一新。
柳宗元雕像屹立于柳州,当地媒体亲切称之为“老市长”
八重唱《俯仰无愧天地间》是全剧的高光时刻。它将原本柳宗元与刘禹锡两人的“神交”,扩展为他与人生中所有重要人物的一次集体“神交”。在这恢弘的合唱中,柳宗元的一生被回溯、被解读、被升华。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一个人的孤独咏叹,而是一个伟大灵魂在天地间激起的磅礴回响——“孤独散尽天地宽,俯仰无愧天地间!”
《柳柳州》人物关系图
03
当唐诗乐府“battle”广西山歌
如果说动人的故事是《柳柳州》的骨骼,那么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与舞美,就是它丰满的血肉。
作为一部由广西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本土匠心”之作,《柳柳州》从创作之初,就致力于将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八桂大地的百越风情进行融合。
你以为唐诗只能摇头晃脑地背?《柳柳州》告诉你,唐诗还能这样唱!
总导演查明哲、编剧常剑钧、作曲杜鸣与曾令荣领衔的创作团队,将《江雪》《登柳州城楼》等经典诗篇谱写成旋律,融合了唐代乐府的雅乐风范与现代交响乐的恢弘编曲。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通过低沉的男中音缓缓唱出,那种深入骨髓的孤寂感瞬间就能将你包围。而当描绘柳州风光的诗句响起,恢弘的和声又仿佛让你看到了柳山柳水的勃勃生机。那一刻你才会发现,原来唐诗里的情感,真的可以“听”到眼泪打转。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莫过于唐诗乐府与广西山歌的正面“battle”。
在《天上人间共一曲》这个唱段中,舞台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山歌”。以对山歌的形式,将唐诗乐府与广西山歌的碰撞,在一个唱段里进行最亮眼的展现。当刘禹锡的《竹枝词(其二)》民谣之风,遇上广西民歌的天籁之音,当吟游诗人与柳州山民以五色为球,歌而抛之,玩转飞陀,妥妥地让人梦回广西“三月三”盛景。
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海站的演出,将是“沪上限定”的顶配版本。演出将配备全编制的交响乐团与广西本土合唱团。交响乐的磅礴气势,将为柳宗元宏大的家国情怀与内心挣扎提供最震撼的音乐诠释;而来自广西的合唱团,将带来最原汁、最纯粹的八桂风情。当这两种声音在剧场中交织共鸣,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是前所未有的。
从“北望长安”的失意者,到被柳州人民尊称为“柳柳州”的一方神明,柳宗元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找到了自己真正的“长安”。
民族歌剧《柳柳州》演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