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天桥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民间故事(三十九)急切地呼唤

更新时间:2025-09-10 09:30  浏览量:1

胶州文化包罗万象,其中胶州戏剧、胶州曲艺理所当然的是胶州文化的重要门类。
六十岁以上的人们不会忘记,三十年代末期山货市东头有个小小的文化市场,当时在山东的108县可说是首屈一指;李四谓的评书《说岳》;胡银匠的鼓词《梁山好汉》;张凤山、张秀云的肘鼓《张郎休妻》、李凤山、李玉香的肘鼓《砸南船》;王麻子的琴书《赶脚》;高新阁的胶州大鼓《封神榜》……至今回忆起来犹感韵音绕梁。文化市场之外的群众文化更是一派繁荣:北王珠、中大高、大王瞳、大店、王台、李子行、冷家村、大行、小行、西祝村的梆子、京戏;胶州城孙家街的八角鼓《王婆骂鸡》、白水泉的八角鼓《杏儿上坟》、河头源的八角鼓《西厢记》,几乎每天晚上都在自娱自乐,真是“笙歌围住一团春”。至于蜚虹桥的京剧同乐会那更是另有一番气派:匡本如的《大探二》、徐惠圃反串的《铁弓缘》、孙少卿的《落马湖》,他们虽系票友,但吐字行腔,手眼身法步,曾使当时下海多年的名演员赞叹不已。
1956年10月国营胶州京剧团正式成立,全国闻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白玉昆、杨寿山、宋又声、王玉瑾、白晶珠、刘奎童、吴松岩等,都先后长期与胶州京剧团合作;胶州著名麒派老先生原昌潍戏校校长蔡锡元先生,就是由胶州京剧团培养成名的。1958年4月茂腔剧团由青岛下放到胶县,著名茂腔演员曾金凤、宿艳琴、张茗华、匡国栋、温秀琴、王艳秋等一出《宝莲神灯》“神”遍了大江南北,茂腔新秀张梅香、范兴武的《朝阳沟》醉倒了胶东半岛的戏迷。
人们还不应该忘记,从1953年到1984年的31年间,胶县曾举行过32次大规模的群众业余文艺创作会演,每届会演都有4~6台好戏可看。搬运公司的《小姑贤》、《喝叶面》,建筑公司的《打猪草》、《夫妻观灯》,工人俱乐部的《三世仇》、《啼笑因缘》,民艺话剧团的《雷雨》、《日出》、《北京人》,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三十多年来胶县至少曾经涌现过八十多名也与戏剧曲艺作者创作的百余出有影响的剧(曲)目,《银镯记》、《摔算盘》、《七月七》、《渔水新歌》、《喜上加喜》……都在省和中央电视台风光了一大阵。
毋庸讳避,时下胶州的戏剧、曲艺已经随着全国性的戏剧曲艺的滑坡而陷入低谷。
我无能为力把他们从低谷中拉上岸来,我只能呼唤,胶州戏剧!胶州曲艺!我急切地呼唤:金胶州的“金戏剧”、“金曲艺”的金色年华!
摘自胶州市报1994年5月13日第四版

蔡铁原

场馆介绍
天桥剧场,位于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东临市内最大的森林公园――天坛公园,与自然博物馆隔街相望,南有先农坛,护城河蜿蜒而过,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西接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团,与正乙祠戏楼、湖广会...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南二环里,天桥北纬路21号
105、106、110、120、17、20、35、626、692、69、707、71、72
天桥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