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转!京秦高速上演“空中芭蕾”
更新时间:2025-08-15 15:25 浏览量:1
8月14日中午,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京秦高速遵秦段上跨京哈铁路大桥上演了一场精彩的“空中芭蕾”!随着最后一段重达13580吨的转体梁完成华丽转身,京哈铁路大桥四座转体梁成功“空中接力”。
建设中的京秦高速遵秦段上跨京哈铁路大桥。王震军 摄
为啥这桥不直接修,要在空中转体?那是因为这座桥全长652米,连续跨越京哈铁路上下行线、津山铁路下行线、龙山联络线上下行线、津山铁路上行线共六股线路,为了减小对铁路运行的影响,桥梁设计了4座转体,建设完成后,像跳“芭蕾”一样原地“转身”,拼接成一座完整的大桥。
“设计四个转体,一是减轻对既有铁路运行线的干扰,二是方便我们组织施工。通过这种方式,对铁路运行安全,起到较好的保障。”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京秦高速遵秦段B10标技术负责人朱俊波介绍。
8月14日,京哈铁路大桥最后一座转体梁完成转体作业。郭政 摄
这四座转体梁在施工过程中,可是各有各的“高光时刻”。
就说第二座接近6000吨重的钢箱梁,因处于半径1600米的曲线上,桥梁宽32.15米,转体跨径为68+78米,对平衡控制要求极高,就像“大象踩钢丝”,项目团队用BIM建模当“导航仪”,配重块当“平衡木”,把转体偏差控制在毫米级,这操作,稳得很。
7月10日凌晨,正在进行转体的京哈铁路大桥第二座转体梁。王震军 摄
第三座14480吨混凝土梁要与第四座13580吨混凝土梁“对转合龙”,在铁路密集区完成“毫米级”对接,不允许有丝毫偏差。施工中,团队对转体全过程进行了三维模拟,应用全站仪+激光跟踪仪构建三维坐标系的转体系统,运用高精度的跟踪测量技术,对桥梁的转角、转速及姿态提供了毫秒级的实时监控与调整能力,实现了“全程可视化、控制智能化”施工,用实力证明什么叫“技术流”。
7月8日,正在进行转体的京哈铁路大桥第一座转体梁。王震军 摄
施工单位在大桥转体过程中进行监测。
京秦高速遵秦段158公里收费段落,已于2023年2月4日通车运营;正在建设的7公里为非收费段落,作为优化港口物流的重要通道,由山海关主线站至秦皇岛山海关沟渠寨村西南与龙海大道相接,预计今年年底通车。
编辑:崔婷婷 编审:高源
作者:秦皇岛发布